新华时评:凡人微光,照亮中国******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题:凡人微光,照亮中国
新华社记者字强、王明玉
“勇救落水母女”的残疾小伙李俊、“生命摆渡人”邢蕴静、以大爱守护人民的秦晓强……“中国网事·感动2022”网络年度人物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平凡人的光彩和炽热,感受到社会的良善与正义,更激发起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他们都是平凡人,却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特警秦晓强的父亲和妹妹在泸定6.8级地震中遇难,他却依然挺进震中救援群众;检察官李邦红深入山乡,在2万多名孩子的内心播下法治的种子;乡村教师卢文建因视力障碍“借眼”授课28年,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他们的经历令人动容,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使命与时代紧密相连,身处基层一线,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他们的故事诠释深刻道理——从事器官捐献服务的“生命摆渡人”邢蕴静让我们看到,奉献爱心可以将生命之光延续;30年守护秦岭的“夫妻哨”张彦明、苟冬云让我们深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守岛10年的女村医颜新艳让我们明白,人民所需就是职责所系,要用真心换群众暖心。
他们的精神激励后来者前行——年逾九旬还在捐资助学的舒服民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小洋葱发展成大产业的李廷胜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善谋善干,带民致富;沈飞“冠军班”青年工匠激励广大青年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勇创佳绩。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英雄无处不在,英雄就在身边。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人发光发热,书写非凡人生。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医者仁心、工匠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在广大平凡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践行和体现。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孜孜不倦、努力奋斗,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生而平凡,心向璀璨。感动人物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倾听、去拼搏、去奋斗、去播种,成为感动他人、照亮社会的一分子。无数个我们汇聚在一起,大爱和精神将如星辰大海般璀璨、广袤,把我们的梦想和未来映照得更加光明、辉煌。(新华网)
【农业强国光明谈】何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如何?“农业强国”对于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本期《农业强国光明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毛世平,一起了解我国如何守护粮食安全。
魏后凯在节目中介绍了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自从“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被提出后,中国农业科学院每年都会进行测算,目前我国的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我们的粮食安全有保障。但同时,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首先是人口众多决定了农产品根基规模量大,容易产生巨大的市场动摇;第二是我国油料作物自给率低,部分品种依赖进口;第三是我国的饲料粮需求量越来越大,未来需要建立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来保障粮食安全。
毛世平分享了“农业强国”对于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出的新要求。要保证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重视这几个方面:首先是科技,科技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大豆产量的提升;第二要提升我国的抗风险能力,比如采取多方措施来增强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能力等。
访谈中,魏后凯和毛世平还探讨了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我国耕地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等话题,点击视频观看详情。
往期回看:
【农业强国光明谈】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农业强国光明谈】国产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突围”记
科学顾问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
联合出品
科普中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总 监 制
宋乐永 廖丹凤
总 策 划
战 钊 邬震坤宋雅娟
导 演 组
宋雅娟 武玥彤 谢 芸
主 持 人
林佳欣
视觉设计
翟 烽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