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江原道华川山鳟鱼庆典时隔三年回归******
中新网首尔1月10日电 (刘旭 万佳欣)当地时间7日,韩国冬季庆典“2023冰国华川山鳟鱼庆典”时隔三年在韩国江原道华川郡华川邑华川河上开幕,庆典将一直持续到本月29日。
图为游客展示冰钓成果。 刘旭 摄华川山鳟鱼庆典是韩国标志性冬季庆典,因新冠疫情停摆后,此次时隔三年回归,亮点颇多。
图为游客体验冰钓。 刘旭 摄据主办方介绍,建在华川河上的滑雪场雪道全长100米,游客可以坐着充气雪橇顺坡高速滑下。游客也可以体验冰上足球、冰壶比赛、花样滑冰、徒手抓鱼等项目。此外,华川还建有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的室内冰雕广场,内有世界著名建筑等30多件冰雕艺术品。
图为庆典活动现场。 刘旭 摄值得一提的是,山鳟鱼庆典期间,主办方将放生171吨山鳟鱼,满足钓鱼、抓鱼需要。凡留宿华川的游客都可免费享受夜钓。山鳟鱼庆典不仅设有现杀现烤的美食区,也可自己动手烹调山鳟鱼美食。并且还专设外国游客专用钓鱼区、烤鱼区。
图为游客体验徒手抓山鳟鱼。 刘旭 摄据华川郡政府9日消息,7日至8日两天,“2023冰国华川山鳟鱼庆典”累计接待游客26万多人次,有望为提振地区经济做出贡献。华川郡郡守崔文洵表示:“不计成本办好山鳟鱼庆典为的就是提升地区品牌价值,振兴社区商圈,希望此次精心筹备的山鳟鱼庆典能给八方来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图为游客现场享用烤鱼。 刘旭 摄来自美国佛罗里达的游客娜塔丽和蒂姆告诉中新网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山鳟鱼庆典,也是第一次体验冰钓,感觉活动非常有特色,期待明年能够再来华川参与庆典。(完)
图为游客体验冰上项目。 刘旭 摄【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逆行”重器中流击水,创造救援速度奇迹******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题:“逆行”重器中流击水,创造救援速度奇迹 记者 左宇坤 以精锐之“能”,护百姓之“安”,每一次极速救援,都是一场全力以赴,是承诺更是本色。 降水量创纪录、多地洪涝、堤坝溃口……今年夏天,暴雨不断的辽宁牵动无数人的心。 洪水来袭,绕阳河突发溃口。中国安能集团(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分别从北京、唐山、武汉、成都等多个方向调集专业救援力量250余人,调度280余台套装备,执行堤防溃口封堵任务。 “成功合龙!”经过6天鏖战,伴随着现场的欢呼声,终于迎来了胜利时刻。 向险而行,决战绕阳河 今年入汛以来,辽宁全省迎来了多轮强降雨天气,盘锦市的降雨量也比往年偏多7成,绕阳河盘锦段更是出现了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 8月1日,绕阳河左岸曙四联段一处堤坝出现严重透水导致溃口,宽度一度扩展到51.7米。奔流的河水迅速倒灌,盘锦市紧急启动了防汛一级预警。 当地居民还记得,被洪水侵蚀过的沥青路面成片掀起,有的路段已经塌落,洪水几乎没过农户房子的屋顶。 危难之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溃口封堵战打响。 狭窄的堤坝上,硬实力与新科技集结:推土机、挖掘机、自卸车等重型工程救援装备有序作业,倾倒石料并推平压实;全站仪、多波束无人侦测船、测流无人机组成“海陆空”组合,对溃口口门宽度、溃口水位高程、溃口附近堤坝变形情况、河底冲刷数据进行动态监控。 “以多波束无人侦测船为例,它就像三维彩超一样,能清晰地看到水下的溃口情况,绘制溃口处水下情况图,为专家组制定封堵方案提供第一手准确动态数据。”参加盘锦绕阳河溃口封堵的中国安能集团安全总监王永平介绍。 20米、13米、6米……在千万网友的关注下,经过不分昼夜的连续作业,溃口距离一点点缩小。终于在6日,被洪水冲开100多个小时的河堤完全合龙,溃口南北两侧的抢修人员握手相遇,摇旗欢呼。 辽宁盘锦绕阳河堤坝溃口封堵现场。 中国安能集团 供图装备更新,十年大不同 争分夺秒救人,全力以赴抢险。在工程救援领域,场场都是大仗、硬仗。 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地震……在触目惊心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特别渺小。后续的自然灾害工程救援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通信中断、滑坡、泥石流挡路,巨石挡道等各种复杂情况。 天灾无情,但中国救援队伍却从未向大自然的力量低头。持续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装备研发力度,提高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只是为了让救援的速度快一些、再快一些。 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队伍使用短波电台传出震中消息,这种电台需要专人操作,远距离通信还得架设地面天线;如今,救援队伍用上了天通卫星电话,小巧方便,全天候待机,随时向指挥所报告最新动态。 准确收集掌握险情信息是科学指挥决策的关键。以前,救援队伍依赖纸质地图进行灾情侦测;如今,有了“天地水”三位一体侦测设备,前方第一时间对灾区进行三维数字建模,利用通信装备回传到后方指挥所,实时指挥。 从人工装填沙袋,到砂石自动装袋机;从冒着生命危险驾驶装备开辟生命通道,到无人遥控挖掘机;从笨重的工程作业机械,到多功能、轻便化的应急救援装备……科技抢险利器的广泛应用,让救援队伍如虎添翼。 “研制这些装备,既是为了不断提升抢险救援能力,完成以往不可能处置的险情,也能够对人力进行补充,完成以往需要花费更多人力、时间才能完成的救援工作,更好提升抢险救援质效。”中国安能集团总工程师张利荣说。 救援现场。 中国安能集团 供图科技赋能,救援提质效 2021年7月,河南省新乡市中北部遭受大暴雨、特大暴雨。洪水没过了庄稼和低矮的房屋,上千名群众被困在屋顶等处等待救援。怎样才能把他们快速安全地转移出来? 八方而来的救援队伍中,被誉为“救援航母”的动力舟桥位列其中。传统搜救过程里,一艘冲锋舟只能坐5-6人,如果水里有各种杂物,还经常会被搅进螺旋桨里。 由河中舟及岸边舟组装拼接而成的动力舟桥,则可快速架设成各种形式的浮式结构,能够适应3.5米/秒的流速,抵抗较大流速的水流冲击。最多可运载500人或70吨级重型装备和车辆,集浮桥、渡运于一体,有效解决了涉水抢险难题。 风雨中架起“生命之舟”。经过近4个小时的持续救援,动力舟桥分7个批次,将1400余名被困群众全部成功转移。 暴雨袭城,城市中大量积水形成内涝同样会对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大功率排水抢险车,便适用于城市道路、公路隧道、无电源地区排水及消防应急供水防洪抢险。 垂直式大功率排水抢险车排水扬程高度可达22米,相当于能把水喷到7层居民楼房的高度;“吸水能力”最为强悍的5000型大功率排水抢险车一小时能排5000方积水,可以迅速用于城市内涝积水清理。 风雨之中,危难之处,总有一抹橙色的光,向险而行、不辱使命。以愈发先进的科技装备,以大幅提升的救援效率,以源远流长的团结精神,中国人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救援速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