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4559万人******
中新网昆明2月4日电 (罗婕)3日,云南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云南省医保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59.76万人,较上年新增38万人。
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艳君指出,2022年云南省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分别为89.2%、71.96%,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安全平稳,风险可控。
在疫情防控方面,年内3次下调核酸检测价格,累计拨付疫苗采购资金46.78亿元、接种费用9.14亿元。严格落实“乙类乙管”医保政策,救治急需的53个药品临时纳入医保支付,累计向收治任务重的定点医疗机构预拨医保基金4.21亿元,向村卫生室预拨药品采购资金8939.59万元。
深入融入乡村振兴,892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应保尽保,享受待遇3821.39万人次,减轻住院医疗费用负担91.88亿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90.68%。
此外,云南省2022年查处违法违规定点医药机构1.15万家,移送司法机关定点医药机构18家、参保人43名,挽回医保基金损失6.22亿元。
会议指出,5年来,云南省医疗保障实现病有所医,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覆盖,待遇“一站式”结算,助力全省756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2023年,云南省医保工作将严格落实“乙类乙管”医保政策和省“十九条”紧急措施,加大向基层定点医药机构倾斜支持力度,做到费用精准及时拨付。同时,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防止规模性返贫。(完)
景区上线“先游后付”系统 “信用游”创新文旅消费******
“信用游”创新文旅消费
拓兆兵
近日,安徽黄山等景区先后上线“先游后付”系统,游客可以0元预订景区门票、索道票,先游后付、不用不付,预订后刷身份证就可以进景区。此举受到了游客欢迎,被称之为“信用游”。
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和支持文旅企业探索推出以信用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向信用状况良好的消费者提供“先用后付”“先游后付”以及减免押金等便捷消费服务,形成促进信用消费的相关政策。从相关风景区试点情况看,“信用游”值得大力提倡。
此举有利于构建快捷便利的旅游方式。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旅游时也都希望能够“快旅慢游”,即旅游手续简便,将时间主要用在深度旅游体验上。景区上线“先游后付”系统,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功能化金融业态为其服务体系数字赋能,游客只需点点手机即可完成购票、订酒店等,而且行程的安排更加灵活,能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修改或者取消行程,省掉了付款、退款等环节,退房的时间也大为缩短,游客游得轻松舒心。
此举有利于带动“全域旅游”大文旅产业发展。先旅游、后付款是旅游业的一种创新,试图破解目前游客、旅行社、目的地间的信任危机,使游客有了更多主动权,从而倒逼景区和商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旅游联盟等平台,“信用游”通过“信用赋能”可有机统筹整合文、旅、商等服务体系,并统筹整合某个地区甚至一个省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形成“全域旅游”模式。据了解,目前“大黄山”区域安庆市、池州市、宣城市和黄山市的景区、酒店、文创商品等商家已签约入驻“黄山旅游官方平台”。
此举有利于信用社会建设。“人无信不立”,信用是无价之宝,建设信用社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因而,众多行业都在大力推行信用建设。这其中,文旅业涉及千家万户,面广人多,是便于培养公民信用意识的最佳行业之一。通过发展“信用游”,不但有利于推动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也易于营造“诚实守信,一路畅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良好社会氛围。
当前,文旅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各地要聚焦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快推进文旅体制改革探索,加大数字赋能、信用赋能力度,推进理念融合、产业融合、服务融合,进一步创新文旅消费模式,培育新型业态,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提质升级。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